这几天,微信理财通大热,再加上此前热了许久的余额宝、现金宝、活期宝等,构成了浩浩荡荡的互联网金融 “宝通大军”。于是,出现了一种新论调:余额宝们拉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,进而传导到实体经济,造成后者经营困难。
我并不否认,“余额宝们”的确对银行存款会造成冲击——路径很简单,原本我等小散户放在银行活期账户里的钱,银行只需要支付至多0.385%的活期利息即可,但是当散户把资金交给了“余额宝们”,他们集合成大资金再通过协议存款存入银行,银行要支付的利息可能就是5%,甚至6%了,虽然银行的存款总量总体不变,但是付出的成本却大大提高。
即使以余额宝2500亿元的规模,相比46万亿元的住户存款依然是微乎其微的比率,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若“余额宝们”的规模继续增加,是会让银行日子没那么好过的。
但是,银行就该日子好过吗?截至2013年三季度,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利润是1.7249万亿元,而其中16家银行的利润就占了9183.8亿元,近乎所有上市公司的53.24%!
如今,通过“余额宝们”,让银行回吐些利息出来给我等普通散户,不应该吗?事实上,即使按照余额宝2500亿元的规模和4.5%的年收益估算,持有者一年获得的利润也不过是112.5亿元,相比16家上市银行近万亿元的利润,也不过1%出头一点点而已。
至于说银行日子不好过,进而传导到实体经济,造成后者经营困难,这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而已。眼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,最犯愁的不是市场利率,而是大银行惜贷,逼得中小企业必须去以极高的利率到民间拆借——温州公布的民间融资综合利率高达19.75%——正因此,过去一两年中监管部门才要花大气扶植小微企业贷款。对于这些不得不花19.75%的利率去拆解资金的小微企业,大银行的出借利率从6%上升到7%又有多大意义?
很长一段时间,银行以低成本获得存款,然后以低利率借给大型企业,安安稳稳赚钱,自然没动力涉足中小微企业。但是余额宝们的出现抬高了银行的经营成本,银行要么忍受利润的缩水,要么就得通过向中小微企业贷款来获得更高的贷款收益——就此而言,对于中小微企业恐怕反而是好事。
http://newspaper.jfdaily.com/xwcb/html/2014-01/30/content_1139471.htm
评论